1/24/2010

从Google和苹果之争看到的

这一期Business Week的封面文章适时的讨论了Google和苹果的微妙关系。原文请见:http://tiny.cc/Q1tBM 其文章本身相当于给了读者一部关于这个话题的编年史,讲了问题的由来、发展和趋势。我则想谈谈一点偏题的东西。

事情的高潮发展很是戏剧性:Google发布自己的手机Nexus One的同一天,苹果宣布以2.75亿美金购买Quattro Wireless,一个针对移动设备投放广告的公司。越来越明显的我们看到Google和苹果在公司战略层面正在互相渗透。Google要做手机,苹果要做无线广告。更有意思的是,双方在自己的领域都是一个远远领先而且革命性的领导者 ―― Google的搜索引擎和苹果的iPhone,甚至可以是令人只能侧目而视的行业老大;另外双方都有充足的资金,而且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合作伙伴。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在几个月前还是苹果公司的董事。Schmidt退出苹果的董事会实际上就标志着双方由合作转为竞争的态势日趋明朗化。

毫无疑问的是,Google和苹果之间的关系像极了20年前的微软和苹果。苹果玩的是稳定、质量和设计。直到今天,苹果电脑都没能占领大部分市场,但是却是以一个特立独行的行业领导者的角色,制造了一种文化,甚至可以称作创立了一种宗教,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微软和苹果争的是桌面上和膝盖上的开放和封闭,Google和苹果的竞争则是掌上和口袋里开放和封闭的角逐。

但是微软和Google在和苹果竞争时的战略也不完全相同:微软是通过卖软件,即Windows操作系统,而Google则是免费给出自己的操作系统Android。不要小看这个不同,它代表两个公司的商业模式的大相径庭。微软通过卖软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近些年来给开放源代码软件搞的其实焦头烂额:Windows在半年之内流失了快1%的占有率,IE浏览器也在Google这次的安全风波中成为众矢之的,个个产品线上都有来自开源社区的强劲竞争。微软的产品可能在企业用户中还是绝对的首选,但是在普通消费者中已经不是一人独大了。

Google则不同。细想Google如何赚钱:广告。对,在线广告的收入占到Google利润的90%。与其说Google是一个IT公司,不如说Google是一个广告公司,一个有着巨大投放渠道的广告公司。就是因为Google有着广告这部印钞机,它才能负担的起研发Android这个操作系统,并把它免费提供给设备制造商。Google根本就没想过把Android作为产品卖――想Google有多少产品是收费的?Android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创造应用的工具。除了这个Android这个操作系统,Google官方还免费提供多达80多个不同的API(code.google.com),正在开发的可以说不计其数。通过这些"免费"的工具,Google把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免费"变成了他自己的员工,为他开发应用软件(这个和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 3.0》中讨论的Jet Blue航空公司的模式很相似)。

Google此举十分聪明而且适时。现在的无线设备制造商的处境是他们都被iPhone挤压着,试图开发出能和iPhone媲美的设备,Palm的Pre, RIM的Blackberry Storm,可以说都没能达成这个目的。Steve Jobs曾经说过iPod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是因为Apple把自己视为一家软件公司――苹果硬生生的从SONY Walkman那里把移动音乐市场整个一锅端了。iPhone也是一样,其出色的人机交互和软件设计是其成功的"秘密"所在。但是有意思的是,iPhone的人机交互的设计是可以被复制的,不要说Google的Nexus One,看看中国的山寨吧,OPhone,三个月给你做出来。为什么OPhone不能成为iPhone,软件是软肋。

既然第一个"秘密"不再是秘密,第二个"秘密"则是苹果的"不能说的秘密"。封闭的硬件软件平台是苹果血液里的灵魂。除了苹果,几乎没有其他的手机制造商把自己视为软件公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可能作出和iPhone一样出色的软件,也不能打败iPhone的原因。Google也是一家软件公司,他说既然你们做不出来,用我的Android吧!设备商没有不这么做的理由:相比Windows Mobile,Android免费而且更加好用,易于部署。市场也是如此反应的,搭载Android的手机越来越多。

Google通过免费提供Android获得了两点好处:第一、免费意味着没有所谓的"售后服务",不需要弄一帮人在项目组里做救火队员;第二、保证了Google的搜索引擎上的流量和配套服务的使用:Gmail, Google Docs, Google Finance, Google Reader etc.. You name it.

支持开源的公司不是没有先例,Sun Microsystems, Red Hat, IBM etc,结果是:Sun被Oracle买走,Red Hat的规模无法和先前提到的公司相比,IBM已经被视为笨重的老人。开源到底能不能赚钱?卖服务是不是唯一的办法,或者压根儿是不是一个好方法?Android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开源本身没赚钱,但是赚了用户,赚了流量,有流量就是有广告,有广告就是有钱。这个疯狂的商业模式被证明为是完全可行的。Google09年Q4的profit创纪录的19亿美金就说明了这个模式依然在有效的运作。

在今天的消费电子市场,硬件平台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开源软件的普及无疑是两个让人觉得激动人心的原因,前者大大缩短了硬件开发的周期,后者大大缩短了软件开发的周期。有一个朋友创办了一家手机交互平台,一度搞的很大,但是如今也面临破产的边缘。我为他为什么,他说七八年前手机上操作系统的概念还在一个十分模糊的阶段,不同手机的硬件、软件区别非常大,所以每当他们发展一个新的合作伙伴,或者是合作伙伴发布一款手机,公司都要对其软件做很大的修改来兼容手机本身。在不同的平台、硬件配备上疲于奔命,没有办法集中主要注意力在开发下一代的系统是公司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试想如果这家公司碰到现在这个时代,情况肯定完全不同了。

再说硬件。山寨为什么能在短短几个月中仿造出一款手机,重要的原因就是硬件平台的模块化,甚至台湾有公司开发手机芯片,涵盖了很多底层的结构,专门提供给山寨厂商,极大的缩短了周期。今天移动设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选择芯片的面也越来越宽――微软的Zune HD采用的Nvidia Tegra,Google Nexus One搭载的Qualcomm SnapDragon,苹果的双ARM,上网本里的Intel Atom核,随意选。另外,无线有专门的模块,视频编解码有专门的模块,甚至VoIP也有专门的芯片,还有甚者提供Chip Combo,例如iPhone 3GS里采用了一款Broadcom的通信芯片,搭载FM/AM收音,蓝牙和WiFi三种无线协议栈和信号处理能力。

Google给开源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运作的前提是Google拥有世界上大于60%的搜索流量,这个模式能不能复制,还要再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