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009

评论一篇书评

两天前我在Facebook上共享了一篇读到的书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962656/),没想到激起了几个朋友的跟贴评论。几个朋友对这篇书评的评论让我想到写了以下一些文字。偶尔激扬文字一把。


不论在国家范围内推广那种发展模式,我个人认为温州模式是值得肯定的。我个人以为,美利坚合众国之发展,200年前成为世界唯一霸权之道在于其最大限度的鼓励了草根阶级的企业家精神。说穿了,也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美国政治体制有它的弱点,山姆大叔所谓的自由民族都不是美国崛起的核心力量,而只是少了一点约束。所谓的美国梦就是一个草根崛起,挑战既得利益的故事。在崛起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反而在失去很多当初成功的核心要素,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它还是世界上最能做到三个代表的国家,谓之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中国的学习曲线短的惊人,可以算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发展速度。发展不仅是指物质经济上的发展,也指文化和体制的发展。

都说中国不改革,这是不对的。你看看79年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应该算跳了一大步,我以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不过中国还需要继续改革,需要有自己的模式,不能照搬西方的一套东西,不合适。就像正卿说的,大有大的难处。纵观中国的历史,没有说一种模式或者一种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都能行得通的先例,都需要因地制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依赖单程的制度和规则。

中国要改革,美国也要改革。这次金融危机同时看到了中美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就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作者)所分析的,在危机之前,中国对她的国民说:我们可以保证你们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让我们来统治;美国对其国民说:你们可以同时拥有抢和黄油,没有首付和两年内不用还款的次级借贷,日益昂贵的两场战争而不提高税率。(原文见:http://www.nytimes.com/2008/12/21/opinion/21friedman.html?_r=1

"It all worked ― until it didn't. " 这是他用来评论的句子,很喜欢。其实他的分析也不完全对,中国比美国先知先觉。在危机之前中国经历了雪灾,地震,藏独和奥运会。中国人对2008年的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愫。我还记得我自己在07年末对08年的憧憬和激动。圣诞夜我从印度踏上回国的旅程,途中路过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在机场闲着逛逛书店,买了一本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社出版的《2008年的世界》年终特别刊。拿到书边翻边想未来这一年对中国的及其特殊意义――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没有一个人预测到会如此特殊:一方面中国在世界上漂亮的展示了一番自己的繁荣,另一方面中国在家里又遇到极大的麻烦。另外,中国国内政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讨论,但是拿出来的具体办法没有定论。美国中国大家都认识到潜在的问题即将爆发,但是在一副忙碌的太平盛世的背景下都不可能做出高效而果断的决定,中美都一样,直到这次危机爆发。中国坐拥另世界任何一国为之侧目的外汇储备,美国人大笔大笔的消费内需,虽说是问题之源,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是中国羡慕想要的,也是过去多年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贡献。

美国人要学会存钱,中国人要学会花钱。说的容易,做起来何其简单。都需要制度体制的保证,特别是中国。美国和中国就像处在一个天平两个极端的砝码,之前存在一个平衡点,两方都朝着这个平衡点移动。美国人谈国有化银行,中国人谈放开传统垄断行业。一句话,美国会变得更中国,中国会变得更美国。前提是,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其中必然有镇痛和牺牲,但是是值得的,必行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精辟的概括了这个朴素的真题:"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

昨天看到华尔街日报引用德银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经济总量十年之内赶超美国,我个人对这个数据上的赶超没有太大兴趣,关键在于我们还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什么,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这些西方糖衣炮弹,就当是笑笑罢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