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2010

谈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前些天读到财新网关于中国日本商会希望在华得到公正待遇的报道,不由想起外商近日接连不断的对中国投资营商环境恶化的抱怨。商业周刊本月初的一期以《新中国保护主义》为封面文章;几天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教授Stanley Lubman也撰文提到中国过度鼓励“本土创新”的政策可能对在中国的外商产生负面影响。多领域深层次的媒体讨论,可见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西方商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逐步学习和了解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给外商利用我们的无知捡了许多便宜。被宠坏的外企在这轮经济危机中意识到自己突然失宠,就嚷嚷说这是中国的保护主义。这个提法是站不住脚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非常清楚外企和吸引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家三令五申的强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鼓励发展自主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也许在实施的时候做的节奏过快,倾斜了外商和本土之间原有的天平。

在中国保护主义的提法背后主要的具体理由有以下三个。一是中国政府和谷歌之间的较量导致谷歌最终退出中国;二是中国政府一月出台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给中国企业很大的优先权;第三是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使得外商利润和核心技术的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首先西方媒体拿谷歌来说事,说中国政府开始对外资下刀子是不成立的。谷歌这件事情有它的特殊性,牵涉到中国政府的核心利益,政府是不可能让步的。在政府采购法这件事情上,第一这只不是一个最终稿,还有改进的空间;第二中国在加入WTO时就没有加入政府采购协定,也就是没有义务在政府采购的政策上受制于国际商贸准则。如果把个别极端例子排除的话,中国政府对于外商的抱怨还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态,但是新出台的鼓励外资政策也更具选择性。

我认为第三点倒是真正值得注意的。大家都说中国是个知识产权保护的弱国,但是看得到的是政府这么多年在这方面也是下了决心想要整治的,也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就和中国的很多问题一样,这是不能一巴掌拍死的。所以政府在这个治与不治的问题上也大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平衡的博弈。

一个外国朋友和我说起过一个北京长城喜来登酒店的例子。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喜来登在盖这座酒店时,中国人在北京城另一头暗中仿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楼。当长城喜来登盖好了,仿造的楼也该好了,而喜来登方面之后才发现自己被“抢”了所谓知识产权。这个案例我没有去仔细核实其准确性,但却是很有可能的。这个是一个改革开放早期的例子了,眼下这种例子就更加不胜枚举:从满街的盗版光碟,到百度通过MP3下载来赚取流量,再到这几年风生水起的“山寨”现象。一些外商在中国像是被“绑架”了一般:看准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力,工厂建起来了,办事处设立了,但是之后发现自己的东西被“仿冒”了,但却已经撤不走了。

这种在“仿冒”基础上的创新我们不妨称作“土匪式”创新。对于在中国外商的影响当然不言而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极大的制约了本土企业在国外的发展。

之前朋友推荐了一篇说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没有自主创新的文章,不管其结论是不是有失偏颇,中心论点则是是毫无疑问的。华为公司在北美市场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里面有华为独特的营销战略,也有华为员工勤奋忘我的工作。但是不得不看到的是如果单纯依靠埋头苦干的一番豪情,很难有质的飞跃。客户看中的多是华为的产品高信价比,但是不代表华为赢取了客户的“好感”。如果没有更世界一流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企业也永远获得不了最高的价值。

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获得尖端核心知识产权的方法还是通过并购。并购符合公司战略走向的,拥有核心专利和研发能力的外企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走出去”战略。想到这点,听到联想集团有意收购美国智能手持设备生产商Palm的传闻,就不令人吃惊了。联想是这方面成功的典范,历史证明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是一个双赢的决策——不但救活了日落西山的IBM PC,也使得联想大大增强了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外的消费者中也取得了很高的认知度。华为不是没有试过走同样的路子,但是收购美国3COM被美国国会扼杀,这也显示了华为公司国际化路途上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缺乏透明度。

随着逐渐走强的人民币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资产应该说拥有了“战略物资”上的优势,但是除了一些备受关注的例子之外,本土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率很低。从BCG、埃森哲或是安永的数据来看,这个比率都低于40%,比印度都相去甚远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不试图面面俱到,不懂装懂。不过一些本土企业的所谓“土匪式”背景和和缺乏透明度的管理机制是海外并购失利的一大原因。本土企业国际化这个命题我们应该和印度企业,特别是私企多多取经,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各个层面做到和国际接轨、如何融入西方的游戏法则、如何了解安格鲁萨克逊体系的思维方式,又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来赢取西方的尊重。

当然别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其局限性。中国企业有中国企业的问题,而且很多问题可能是制度性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也是来自于社会大环境上的。实现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谈了很久,但还有很多要谈,许多要做。这是一份艰难的事业。但正是因为这份艰难,才让人值得为其奋斗,也让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
Ran (George) Ren

 http://www.rsqr.net/
 skype: george_r_ren
 http://www.linkedin.com/in/ranren
 +1-(804)-885-0621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