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008

人贵有自知之明

处理完一些挤压的邮件,说两句透透气。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也都是check邮箱,似乎已经成为例行的任务了,查完了就会出房间洗澡,然后舒爽的做并不怎么好吃的早餐,其实是吃腻了――一碗牛奶泡Cereal,两片toast,中间夹ham或者是roast beef,有时间有心情的时候偶尔还会微一个蛋夹在中间,味道会好很多,然后在胡乱的挤上一点番茄酱。这,就是我例常的早餐了。吃早餐的时候通常都是翻翻杂志,看看新闻。时间多就拿到房间里,边吃边回邮件。其实邮件也不是多到会不过来,只不过有的时候懒得回,这样的一般有两种情况。要不就是发信人是咨询问题或者share信息的,要不就是邮件很重要,不想匆匆忙忙的就回掉。现在多了一个iTouch,回邮件就更不分时间场合了,中午偶尔去dinning hall吃饭回几封,上课无聊时回几封之类的。

邮件不但是要回,还要看。订了几个mailing list,每天都会发来邮件,大多是新闻和评论类的,华尔街日报,BBC中文网和FT中文网的一些。我很不乐意特意上网站去看新闻,几封邮件和屏幕右侧的Google Desktop也就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Web2.0时代的新闻绝不仅仅是国家大事,体育比赛和一些八卦消息;博客和播客也是一大重点。上学的时候会用我的iTouch听听新闻博客,时政评论什么的。等车,吃饭的时候看看朋友的blog和其他的一些feeds。扁平化的世界丝毫没有简单化人们的生活,人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但个体本身确仍旧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到了国外,看了一些事情,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总觉得中国人之间的共享太少,彼此之间隐藏的很深,猜疑的心理很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就是阶级斗争的关系。熟不知,一个伟大的人格是不可能建立在这种灰色的心理之上,中华名族要想真正复兴,必须打开人的"心门"。国门容易打开了,心门不那么容易。都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当然,其中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姑且不展开讨论了。

于是乎,看中国人写的博客其实比看美国人的累得多。美国人的博客通常直率,中国人的晦涩难懂,好像都觉得自己的文字功底很强,让人一知半解是最好的状态。要不就是走另一个极端,极端的幼稚,看了等于没看,甚至还不如不看。我说过,多数中国人从骨子里不适合写博客,因为他们不晓得什么是共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在今天看来还是这么适用。不过还是有很多中国年轻人,他们朝气,阳光,充满自信。看他们的文章,浑身收益。做他们的朋友,我感到很自豪。

看的出来,我的朋友们都是好样的。看了几个朋友的博客,都感觉他们长大了,心里上成熟了,大家能够像个真正的成年人,坐下来谈谈事情,聊聊看法,这种状态真好。特别是我在Binghamton的好朋友Chong。 看了他的文字,明显感觉到他成长了,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未来的思考和自信。成熟的理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做事情有目标有计划,并有坚韧的毅力和耐心;第二、看问题更全面,更深刻,更实际。想问题周到,细致并不失远见。挺为他高兴的,一个男人找到了自己发愤的动力,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他的朋友感到高兴的事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希望自己也能向他学习。

这学期旁听了商学院的"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这门课,收益很大。要说其中最大的并不是看了一些case和文章,而是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定义自己的成功。这个道理听上去很简单,但要做到,而且一直持续的做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企业家们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他们的坚持。记得以前听到一句话,"企业家精神就是当八扇门都向你关闭的时候,还有勇气去敲开第九扇。"  丝毫不假。

讽刺的是,绝大多数人终此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学寝室的兄弟推荐我看了一篇文章,前惠普中国区总裁孙振耀畅谈人生,很久以前的事了,最近又拿出来翻了翻,觉得还真有点想我们现在的状态。他在文章中说: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难道不是么?

还没有开始思考的人,是时候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