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07

闲话印度――问题与机遇

终于到家了,在印度的时候就老想着回家(虽然玩的也很开心),特别是想着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想着想着也不自觉的眼眶湿湿的。兴奋和沧桑的时间感一齐作用,使得我下了从浦东到南京的大巴就飞似的拉着行李奔向500米之外站立在风中的父亲,紧紧的拥抱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哦,原来我也是需要别人给的安全感的,我对自己说,嘴角泛着微笑……

印度之行还不错,我很enjoy这种半工作半休假的日子,也想着乘着这几年还是个穷学生的时候多享受享受。会议就那样,参加的多了也就老油条了,不那么看重成果,只是自然的去面对,认识一些人,聊一些彼此关心的事情,寻找未来的合作:如此而已。印度是一个不错的国家,唯一一个除了中国之外人口过10亿的国家,走之前就期待着这11天能在这个国家多走走,多看看。多走走是不想错过期待的景点,多看看是想发现这个特殊的国度的一些东西,和中国、美国进行比较。

我对印度的打分在70分上下。这11天下来,我发现的这个国家的问题多过于他的机遇――当然,机遇和问题是并存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总的来说,这个去年GDP增速8.6%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存在着另我没有意料到的很多问题。我这次走的主要是印度的南部。首先介绍我的行程。第一站是金奈(Chennai),主要开会,中间去了马杜赖(Madurai),参观当地的一些地方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并参观了据说是世界第二大庙宇Meenakshi Temple。接着我一人转战南印IT之都班加罗尔(Bangalore),并和朋友游玩了据班市以北60公里的Nandi Hills和以西150公里左右的买索尔(Mysore)。

纵观我走过的南印的地区,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缺乏。就像是在班加罗尔这样的国际知名IT之都,柏油马路的覆盖面都还很有限,城市基本上谈不上规划,奢华的五星酒店200米处就是破旧低矮的石头房子,奶牛和狗满地都是。不可思议到近乎荒唐的基础设施缺乏和悬殊的贫富差距――我称之为"三个世纪阶梯现状",在豪华的酒店、西方化的购物中心和整齐漂亮的IT工业园里,你看到的是21世纪;在大城市的城区你看到的是20世纪;出了城你立马发现自己到了19世纪。另外一个例子是Tamiladu省电网供应的短缺。这是一个南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之相辅相成的问题就是社会规则化的缺失,从他的交通可见一斑。在印度的这11天中,看到路口有交通灯并且车辆严格遵守的不足10次。缺乏规则的社会也是制约印度整体经济和社会进一步腾飞的因素之一。

第二个问题就是印度的文化普及问题,中国称之为扫"盲"。高等学府,如印度理工学院之类的亚洲一流名校给了印度优秀高等教育的美名,同时我更多看到的是社会底层(Bottom of Pyramid, BoP)人民缺乏足够的教育和系统化的教育,更多的则是技能性的培训。这样当然有利有弊,快速的背后隐藏着全民素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贬低印度人民,相反,我发现普通的老百姓都很淳朴。是不是这也是证明受教育程度有限值得讨论。

第三个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印度有超过100中的方言(需要说明的是这和中国的地方方言还不完全相同,印度的很多方言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而官方语言只有Hindi语。但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绝大多数人们不说Hindi语,即便他们会说。就拿我去的Chennai来说,Chennai是Tamiladu省的首府,但是多数人们坚持地方语言,抵制官方语言。语言问题的背后隐藏的实际是地方保护主义和排外精神。南印的人十分保守,我走在大街上几乎有80%的人会向我投来一种难以名状的目光。需要重申的是,那是在Bangalore, Chennai这种大城市里。如果你是女生,记得在印度要穿裙子,可以享受绝世美女般的回头率。当然,如果你不想享受若外星生物般的回头率,记得不要穿超短裙,顺便提醒一句,我不太trust那里的治安状况。所以,better not咯。

第四个问题就是卫生问题。自旧社会以来,印度人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卫生状况仍然是一个我们外国人和他们比较避讳的问题。走之前学校里面的印度朋友都不约而同的提醒我不要和餐馆里提供的水,并警告我在印度只能喝拼装水。农夫山泉的朋友们,开始行动了!不过说真的,我第一天到印度仔细观察了一下那里的摩托车,基本都是本地牌子,或者是合资品牌。中国的金城一辆都没看见。金城摩托远销海外,印度却丝毫没见踪影,是不是也能说明些事情?仍然值得讨论。

另外,我有两个不确定的问题,欢迎大家一同讨论,这也是我在这里写出我的想法(我平时不太喜欢这么做)的目的。

第一:印度是否太过重于发展IT和服务产业,而忽视了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产业?SOHO董事长潘石屹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小时候村里的铁匠告诉我,太烫的铁摸不得"。我个人认为现在人们太注重全球化,我们是否处在一个"过全球化"的时代,而反而缺少对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注?

第二: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这点和中国不同,中国人从骨子里是宗教意识较淡薄的民族,历来如此。为什么英法几百年的通知没有带走印度人对本土Hindu教的信仰,而不是基督教义的洗礼?印度,特别是南印保守意识从一个方面阻碍了西方文化的侵蚀,保护了传统地方文化。这对印度这个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体说来利大还是弊大?如何理解印度的等级制度其政治特征?

我显然是没有足够的功力和时间去理解到印度的文化层面。希望读者对笔者以上粗浅的分析不要见笑才好。


新年快乐!




没有评论: